SIM卡或将像TF卡一样成为“过去式”

新闻资讯 158

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,零部件的精度越来越高,机身内部空间极其昂贵。早些年手机可以使用TF卡托实现容量扩展,但由于机身物理空间狭小,TF卡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SIM卡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减肥- 来自银行卡 面积现在已经变成指甲那么大,已经持续了很多年。

不过,随着14系列的发布,稳定的物理SIM卡可能会像TF卡一样成为“过去式”。 9月初,在旗舰新品发布会上,苹果取消了在美国推出的新14系列的实体卡槽,取而代之的是eSIM卡(-SIM,即嵌入式SIM卡) )。 .

目前,以华为、OPPO、小米等为代表的主流智能手机厂商正在国内市场大力推广eSIM在各类智能穿戴设备,尤其是智能手表上的使用。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。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资深分析师在线对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表示,eSIM(目前在国内还未普及)不是技术原因,而是有其他因素,因为用户可以轻松切换到采用 eSIM 后上网。

不过,一个好消息是手机卡,工信部近日在回复网友提问时表示,正在研究和推动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、便携电脑和智能手机设备中的应用当条件成熟时,将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。

“从政策上看,时机成熟,未来eSIM卡在手机上的应用肯定会在中国推出。整个手机产业链也会积极响应,推动eSIM卡的应用。” IDC中国天祥高级分析师郭某近日在网上对记者表示。

eSIM 技术更方便

SIM卡或将像TF卡一样成为“过去式”

1990 年代,德国公司 G+D 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 SIM 卡手机卡,其中存储了身份验证、加密、算法和其他信息。在接下来的 30 年里,SIM 卡的尺寸不断缩小,从 1991 年最初的银行卡大小的“标准 SIM”到 2011 年的“纳米 SIM”。

随着手机集成度的不断提高,尤其是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(智能手表、运动手环、智能眼镜)来说,即使是 Nano SIM 的尺寸仍然过大。 2016年,GSM协会发布了智能手机eSIM规范,标志着eSIM卡的正式诞生。

eSIM的全称是-SIM,是一种嵌入式SIM卡。与传统的插入式 SIM 卡不同,eSIM 直接嵌入在设备芯片上。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,但eSIM直接将卡号等用户信息加载到手机中,可以激活通话、短信等传统服务,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将终端设备快速接入本地网络。

事实上,与传统 SIM 相比,eSIM 在多个属性方面表现出色,包括配置、尺寸、灵活性、安全性、客户体验等。

可移动的传统SIM卡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换卡、剪卡等磨损,导致使用寿命短,占用设备物理空间。相比之下,eSIM的体积仅为传统SIM卡的10%,抗震、耐高温、可靠性更强,能更好地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。

从流程上看,eSIM卡省去了用户在营业厅的开卡流程,可以在空中自由激活。同时,号码携带政策实施三年后,使用eSIM卡的设备可以在不换卡的情况下远程更换运营商,为用户提供了额外的选择,促进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。 .

记者注意到,不少海外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如何激活eSIM卡的教程。如果你想用实体卡将旧手机上的号码转移到新手机上,只需将两部手机靠近,点击新手机中的蜂窝网络添加eSIM卡,从附近手机转移,然后等待一会儿,信号会从旧手机转移到新手机,原来的SIM卡会失效。

无需拔卡,两分钟左右,无需去营业厅申请,14提供的eSIM服务最多可支持8家运营商(只有两个号码可以同时待机)。

此外,传统SIM卡还存在卡槽影响防水、SIM卡与终端接触连接可靠性差等问题。 eSIM集成在手机内部,不需要在机身上开槽,可以提高手机的防水等级。

移动终端普及的核心挑战是运营商互联

实际上,eSIM 并不是一项新技术。四年前,苹果开始在 XR 上支持 eSIM 技术。除了苹果,谷歌也非常支持eSIM,并且已经将带eSIM的Pixel 2作为“Fi”的一部分。

eSIM经过几年的发展,为什么在国内还没有普及?推广的难点不在于移动终端厂商,而在于运营商。

前述资深券商分析师表示:“目前亚洲普遍有双卡,即一张SIM卡和一张eSIM卡。国内eSIM并不普及。不是技术原因,而是运营商意愿。苹果的推动对于eSIM来说,就是希望用户去任何国家或地区时,都可以购买本地套餐,直接切换,从而降低运营商的漫游费。”

华西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也表示,eSIM手机的核心挑战是运营商的互联互通。 “eSIM通过‘空中刷卡’实现远程配置,可以批量激活,灵活变更合约,更换运营商。但是对于运营商来说,降低了用户切换网络的门槛,控制尤其是目前作为偏存量消费层面的市场,手机端eSIM政策的推广,相比物联网的应用,还需要政策和行业的协同推进。”

eSIM技术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运营商网络之间切换,不再与某个运营商绑定,给用户带来便利和更多选择的同时,也给运营商带来了诸多挑战。

SIM卡或将像TF卡一样成为“过去式”

对于运营商来说,用户自主权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自身的被动性。运营商过去通过SIM卡实现对用户的精准“控制”,而现在eSIM可以通过“空中刷卡”实现远程配置。可批量激活,灵活变更合约,变更运营商。

同时,换卡带来的业务流程变化也增加了员工的培训成本和时间,营业厅的客流会不断流失,顺便逛店的业务在用户申请的卡也会消失。

“SIM卡插拔的模式非常成熟,运营商要想在手机上使用eSIM,需要制定一系列新流程,包括安全性、开户流程、号码携带等。耗能少,但它本身的好处并不明显。另外,手机没有小型化的趋势,而且在大屏手机下,SIM卡的体积也越来越小,没有任何对用户层面的影响,好处特别明显。近日,独立电信分析师傅亮在接受记者在线采访时表示。

此外,也有观点认为,eSIM通过OTA无线写入配置文件的过程,并不像在营业厅办手机卡那样处于完全可控的状态。配置文件通过开放网络下发,轻松带来信息安全。冒险。如果卡配置文件在传输过程中被劫持或篡改,不法分子很容易获得他人的手机SIM卡。

对此,郭天祥表示:“除了电信诈骗监管难度大、实名制监管难,使用eSIM卡在数据传输和采集过程中也会存在数据泄露风险。泄漏。在管控前,监管仍将更加谨慎。”

他还指出:“更换手机时,实体卡只能通过换卡才能使用,而eSIM卡可能需要等待运营商重新激活号码卡,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,上游传统SIM卡厂商也会在产业链迭代时形成阻力。”

相比之下,运营商更倾向于在S​​IM卡的基础上进行升级,不断整合功能来留住客户。 2020年开始,三大运营商相继推出“超级SIM卡”,结合SIM卡和存储功能,容量最高可达100G。

在支持 NFC 的手机上,超级 SIM 卡也可以用作公交卡。在湖北武汉,移动运营商宣布未来将整合数字人民币钱包、电子身份证等功能,应用于医疗、出行、住宿等领域。 ,以及许多其他场景。

eSIM的发展虽然晚了,但不会缺席。近日,有网友在工信部官网留言,询问eSIM卡的使用最近引起了较大的讨论。 eSIM手机卡在我国有什么推广计划吗?

对此,工信部回应称:“我部高度重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坚持在基础上积极推动新技术、新设备的应用和推广。 "

eSIM技术在中国发布后,预计会给运营商带来什么影响?您是否担心失去与用户的粘性?对此,记者近日联系了三大运营商了解情况,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。

eSIM将重塑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

从政策上看,早在2018年,三大运营商就开始了eSIM业务的试点和布局。 2020年10月,三大运营商获批在物联网领域提供eSIM技术应用服务。 其中,中国联通是最早专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运营商,首批开放eSIM功能与苹果合作。

实际上,中国联通自2018年3月起在六省七市开展eSIM穿戴式身份证号码和身份证1号双业务试点,并于2019年3月29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出eSIM穿戴式身份证号码服务。

在小米、华为等手表已经支持eSIM功能的同时,中国联通也开始推行“eSIM一号双端”服务,即用户可以在账户和套餐下添加eSIM配件终端附属卡主手机号,共享同一个A手机号和同一个套餐。也就是说,当主号来电时,两个终端会同时振动,任何终端都可以拨打电话,打破了手机作为唯一移动通信载体的束缚。

同时,通过eSIM方案,每个移动终端都可以独立使用移动网络上网。智能手表、手环等设备在没有 WiFi 的情况下再也不会“变砖”。该研究院在eSIM设备市场展望报告中表示,2021年在智能手机和物联网领域的带动下,eSIM硬件设备出货量将超过3.5亿台。 2021-2030 年,eSIM 设备出货量将超过 140 亿台。

傅亮认为,“配备eSIM卡的智能设备可以获得比WiFi更稳定、更安全的通信服务,也可以让设备本身具备独立的组网能力和更多的功能。”

eSIM在物联网应用中具有低功耗、高能效比组网能力、运行稳定、抗干扰能力强、成本低等特点,使得物联网eSIM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、车联网、工业互联网、智慧城市等领域。

然而,尽管国内主流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广和部署eSIM以加强其在该领域的服务能力,但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了物联网终端,庞大的手机终端却迟迟没有出现。实质性进展。

但从苹果在行业内轻松定义产品标准的能力来看,在14系列的引领下,eSIM技术或将迎来发展拐点。

同时,eSIM也将重塑IC、OEM、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角色。事实上,与传统的 SIM 卡相比,eSIM 的核心是引入了 SIM (RSP) 平台。过去由运营商控制SIM卡的定制和发行,现在一些终端客户可以简化与运营商的对接流程,甚至可以直接找芯片厂商。

目前我国SIM卡芯片厂商主要有紫光国微(股价146.52元,市值1244.8亿元)、大唐微电子和中国电力华大电子等。其中,紫光集团占据国内SIM卡芯片市场60%-70%的份额,“超级eSIM”支持从3G到5G的所有GSMA标准,国际最高安全等级CC EAL6+认证和国家级拥有获得二级保密认证,旗下清华紫光多次中标eSIM晶圆采购订单,大唐微电子具备芯片设计、COS开发和终端产品设计能力,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GSM手机SIM卡电话。卡片。

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看,上游主要包括CA认证机构、eSIM芯片制造商和终端芯片制造商,中游包括eSIM平台供应商、电信运营商、eSIM终端和模组制造商,而下游主要是企业用户和消费者。

此外,记者注意到,多家A股上市公司部署了eSIM,也披露了其在eSIM方面的进展。其中,承天伟业(股价16.20元,市值18.73亿元)表示,公司具备eSIM的生产能力,可为客户提供eSIM核心数据处理和数据写作、个性化处理服务;天宇信息(股价9.77元,市值42.2亿)称,公司提供eSIM产品及相关服务;恒宝股份(股价6.94元,市值48.48亿元)称,公司eSIM卡已批量供货。

展望未来,华西证券认为,在产业链协同和相关政策主体的牵头研究下,eSIM终端的应用有望持续推进,从物联网设备突破到平板电脑、便携电脑和智能手机设备预计将在未来完成。

海量资讯,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